风一样的女子,守得住年华,更安得住寂寞。即便如插曲般,一时冲动,出走也好,cross line 也好,但她有自己的分寸,不会过分,不会一发不可收拾。而且智慧如她,在知道自己的丈夫曾经“背判”时也没有生硬拆穿,而是相信他终究会回来,一如她这次去巴黎数日,也终究回回到农场,回到自己的家。丈夫自己去城里看儿子的小丑表演的情节感人温暖,无声胜有声。PS:年轻时看美国电影,多半是简单直白,单一线条,或励志或爱情或惊悚悬疑,总是生怕观众看不明白,处处不留白也不含蓄。年长后看欧洲与日本,习惯了节奏慢一点,生活与哲思,接地气与精神交流都不悖的风格。
电影的长处是有目共睹的,赞誉之词不再赘述。如果说Shanghai as a spectacle、看角色们的法租界生活如同看西洋景这点上我能得过且过不提问题,那性别角色部分我实在是忍不住要放厥词了。这部电影和《爱很美味》的共同问题在于,里面的男性角色都是假人、工具人、主创捏出来的模范男人偶男榜样、为了传达和反射主创的女性主义思想的背景板。女的在文艺作品里被工具化千百年了,工具化一下男的有何不行?当然行,但女角色跟男假人发生互动时他们的关系也会被感染certain degree of fakeness. 避重就轻虚假悬浮并不是我最想看到的女性主义创作。但问题来了,我们的商业影视剧市场在性别议题这块可以容纳杨笠式的“我喜欢男的我脑子有病”式自嘲吗?邵艺辉一个女导演能把男的如实拍成丑角而不被网暴吗?